采编实习报告

时间:2024-06-21 15:27:59
采编实习报告合集六篇

采编实习报告合集六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编实习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采编实习报告 篇1

在假期间,作为实习生在市电视台度过了12天的假期生活。

省市位于省的西南部,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圣人孔子,亚圣孟子等许多古代思想家都是出自于这块圣土,这块土地上不尽有那么多文人、思想家。并且有着水泊梁山中108将的英雄故事!而我实习所在的市电视台是市唯一的市级电视台,其内部包括一,二,三套,并且还有生活,教育两个频道。我所在的栏目组是生活频道的生活直通车,此栏目主要是报道老百姓的故事,在12天的实习期间,感受颇深!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首先,带人处世要真诚,这也是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带人方面,见到同事一句“您好”,已经让我养成了良好的礼貌习惯,也没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同样,在工作中,虽然是个实习生,是个所谓的后辈,但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还是很坦诚提出来,领导同事也给了很不错的评价!其次,我学会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条理,经过了三次出去跟随采访和参加后期制作节目,亲身经历了一个片子从idea到成品的全过程,深刻了解了制作节目的酸甜苦辣。再次,认识到了idea的重要性,并且也了解到自己idea的专利权,一个实习生可以学到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但自己的idea是可以无限发展的,也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最后,激情可能是我最大的收获,从电视台回来之后,我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电视台的激情一直延续下去,让自己确立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目标,这种激情也促使我努力奋斗着!

从电视台回来,依然想念一起做节目的那些同事,依然回味着那些做片的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还是,我牢记同事在专业技术上,在为人处世对我这个将入社会的后辈的教育!这次实习让我收获很多,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路上给了很大的启示!

新闻采编实习报告

年假,我来到一家日报社开始了我为期两周的实习生活。

我被安排在了该报社的文体版,因为是年终,又邻近春节,所以会有很多的总结表彰会或者文艺演出活动,因而文体版的采访任务十分丰富,每一天都在马不停蹄的“赶场”。

第一次跟着“师傅”出去采访的时候,我只带了录音笔就去了,采访过程中,看着师傅边采访边记录,而我只是支着录音笔在录音,感觉很不进入角色。而在紧接下来的5分钟内,师傅就基本上把这条报道写完了。这令我十分的差异。后来才知道,最方便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就是笔录了,把要点简单的记录下来,整理一下思路,就可以回报社把新闻“敲”出来,马上发稿了。

还有一次去采访老年体协的年终总结表彰大会,进场之前拿到了一些发言材料,也就不担心来不及记录讲话内容了,只是对出席领导作了比较认真的记录。但是看到师傅还是在十分仔细的边听边对照发言材料,我也不敢掉以轻心,也在材料上勾画出一些重点,更正一些错漏之处,同时在心里组稿,想着回去应该怎么完成这篇报道。

对于还没有学过新闻采访写作的我来说,写新闻稿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新闻阅读经验,没有什么明确的章法可循,所以通常让我写上500字的新闻,我会写出七八百字甚至更多,没有字数、版面上的概念,以为我写多少就能发多少。因而师傅就常常不厌其烦的帮我改稿子,用更为精炼明确的语言代替大段大段的描述性文字,初时看着一下删掉那么多有些心疼,慢慢的,也就不会去写那些没有用的文字了。

虽然短短的实习只有两周时间,但是我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实际的经验,并且十分期待即将开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从理论上进一步接近新闻采访和写作。

采编实习报告 篇2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xxx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采编实习报告 篇3

九月初,我来到了美丽的巴蜀之交、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宁强县。开始了我大学生活的中另一段重要的经历——专业实习。宁强县虽说是山区,但它的远程教育走在了兄弟县的前列,如“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三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都已具备。因为年轻,也因为自己对电化教育专业无比的痴狂,我 ……此处隐藏9314个字……成、配音及到形成一个完整的片子,我都亲自过了一遍,这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以前模糊的东西清晰了,以前一知半解的东西弄清楚了,以前熟悉的东西更能应用自如。

在即将离开宁强之时我有机会跟踪采访美国“燃灯”基金会的四位华侨,也是我将自己所学的所有流程的一次完全运用,这给我的实习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更让我心灵为之震撼的是,他们为宁强出资建造几十所燃灯希望小学和资助高中生完成学业,在于之交流中了解到其对祖国的教育事业的支持,被其期望祖国强大的感情深深感动,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实习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匮乏,非线编的使用虽然掌握了,但是出现故障也很难解除、维修,文字写作能力也不尽如人意。我想只有认识了自己的这些不足,以后的学习也有了方向,扬长补短。

实习生活就这样匆匆而过,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实习经历,就正如新闻工作者白岩松那本《痛并快乐着》。快乐是因为我所追求的是我所喜欢的,我所坚持的是我所执著的,我为自己执著的事业而快乐,为每一次自己的一点点进步,成绩而感动,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痛是因为自己的每一次追求完美总有些许的不尽人意,也让自己在取得成绩之余有了太多的思索,怎样提高自己的境界,怎样做到完美。所以一直痛并快乐着,相信这是一个凤凰涅磐,娥蝶破蛹的过程,这个过程很艰辛,但一直令人充实。

于匆忙中讲这份实习总结写完,记忆深处仍闪现实习中的那些往事和那群令人感动,令人奋起的人们,也许我语无伦次,但我相信心灵流露的东西从来没有层次的……

采编实习报告 篇6

第一站:采编部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第一组就被分到采编部实习。采编部是整个图书馆工作中最核心,也是最难的一块,大家心里都多少有点惴惴不安,而且为了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图书馆办公室的主任还要求我们各组自行跟各部门老师联系。所以没办法,作为一组的组长,我只好带着他们去找采编部的王主任,跟她说明来意,他很爽快就答应了,把我们八个人分成三个组分别由三个负责编目的老师指导,就这样,我们在这里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图书编目实习。

1.学习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文献分类细则、书目数据著录细则以及文献主题标引工作细则。

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同,所以图书馆需要针对所属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自身文献收藏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细则。所以,我们进入采编部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学习该馆自己编制的红皮《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采编部工作手册》,为接下来的上机编目打好基础。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的理论学习只进行了半天就开始着手为上机著录做准备了。

2.图书拆包

对新到图书进行拆包,拆包时最好不要打乱其原有顺序。

3.消磁和贴磁条

由于该馆的防盗系统刚刚升级而这批进馆的图书还没来得及更换与之相匹配的磁条,所以我们的准备工作就多了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更换磁条。及撕去原有磁条,贴上新的磁条,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工作量却很大。

消磁的时候首先要先找到磁条的位置,而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在厚厚的一本书中要找出来是很费劲的,况且有些比较厚的书中可能还不止一个磁条,最多的一次是,我们在一本七百多页的书中撕出五条后,检测仪才显示无磁条!其次,即使找到了磁条的所在位置,要把它撕下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书的纸张比较薄,再加之如果里面有几个磁条的话,一般等到全部撕完的时候,一本新书也就变成旧书了。所以为了减少对图书的损坏,撕磁条的部分一般由比较心细的女生来完成,男生帮忙找出磁条的位置就可以了。待所有的磁条都撕完后,还要再次进行检测,以确保磁条以完全消除。

与消磁相比,贴磁条就要容易多了。只要在书中间靠近书脊的地方贴上一个长磁条就可以了,但磁条是为了防盗的,所以这个工作看似很简单,却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磁条要贴在没有文字的地方,这样才不会影响阅读,另外磁条不能长出书外,这样读者不小心的时候可能会被划伤,再有就是不能贴的太浅,这样容易因为读者好奇等原因,导致磁条脱落。

4.排序、划书线及提书

将更换磁条后的图书按订购书单的顺序排列,分批给图书划书标的下线,方便以后贴书标,然后按种类各取一本另放,十本一摞,书背向上。

5.上机著录

按照书目数据著录细则对各个字段逐一进行著录,这块是整个编目工作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所以在整个采编部实习中我们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来熟悉这块的工作,而且老师也一直在努力找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书让我们练习,但是毕竟图书的数量和种类有限,所以到最后要结束采编部实习的时候,我还是觉得里面有好些特殊的著录方法和技巧不太熟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慢慢摸索了。

虽然有遗憾,但整体来说此次收获还是挺大的,在 和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掌握了图书著录的基本要领:一、客观著录。即对图书基本信息的著录一定要客观,包括在提取主题词的时候也要做到能客观反映文献的真实内容,当然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二、尽可能提出所有的检索点。这一点要在200字段、相关题名字段(5-)以及主题分析字段(6-)中特别注意,尤其是相关题名字段中的517字段,用到的概率很大。

6.贴条码

纯手工活,但一定要细心,不能贴错,还要尽量做到美观。

7.清点图书,确保无缺失。

  第二站:流通部

因为之前经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流通部帮忙,对图书的借还和上架等基础性的工作比较熟悉。

1.借书:眼疾手快的活。

不仅要对操作后产生的每一条记录详细查看,以确保借书操作的有效性,还要随时提醒入库的读者携带代书板以及防止读者将未处理过的图书带出安全门,而手中还要不停地处理借书事宜,有时候还要提醒读者查阅图书是否有污损,以便及时处理,所以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误。

2.还书:细心与耐心的挑战

流通部的工作直接面对的是读者,读者对一个图书馆印象的好坏也直接来源于流通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所以,细心和耐心就成为了对读者服务人员的最低要求,尤其是课间还书的高峰期,一定要有条不紊的按流程走,不能着急。

2.1还书 对于还回的图书,每一本都要检查其是否有缺页、剪裁、污损等现象,发现后要及时处理,对于超期的图书要开具发票,指导读者到借书处交清罚款后再予以处理。

2.2续借 续借的时候一般选择按书续借,且要明确告诉读者续借必须是在原书借出后的二十到三十天之间才能处理,不到二十天的原书返还读者,并告知其有效的续借时间,超过三十天的强行还回,并根据超时天数处以罚款。

2.3处理读者信息 这项工作跟读者接触的比较少,只要偶尔简答一些有关图书丢失等的处理办法外,剩下的就是注销前一届毕业生的图书证和注册新一届学生的图书证。

3.上架

4.利用ilas系统做各种统计工作,比如文献的借阅和还回统计、读者借阅统计、读者/文献借阅统计以及读者阅览统计等,以便及时发现流通服务中的各项问题和读者的阅读倾向,以提高流通部的读者服务水平,也为采访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采编实习报告合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