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06-21 16:01:52
实用的科学教案9篇

实用的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自定标准将桥梁分类。

2、知道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3、能开展研究不同桥面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

4、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桥”。

教学重点:

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教学准备:课件、瓜皮、紫沙泥 、硬纸片、木筷、橡皮泥、纸巾、 木块、胶带、粗绳、胶水、小车、砝码。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桥的特点,给桥分类

1、请学生说说都知道哪些桥梁。

2、观看多媒体呈现的各种桥梁图片。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按自定的标准分类。

4、小结

桥分为1.梁桥(平板桥) 2.拱桥3.吊桥(斜拉桥)

二、实验探究三种桥梁的承重能力比较:

(1) 导入

老师指着分好的三座桥问:同学们,你能不能猜一猜看,哪一种桥最坚固?

让学生自由猜测

师:同学们猜的各不相同,要想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就需要做实验来验证一下,想不想?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和欲望。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实验材料,下面我们分小组实验。

(2)注意事项 师:在做实验前老师要说几点注意事项。1、做实验要有一个实验记录(师展示记录表),组长负责填写。2、实验要在这张实验纸上做。(师展示实验纸)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一人汇报其余三人演示。

(3) 实验 师指导小组实验。

(4) 汇报演示

(5)小结

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最适合将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斜拉桥比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

三、 搭建“瓜皮桥”

(1)师:你能用提供的瓜皮和桥墩搭建一座“瓜皮桥”吗? 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一小组搭建的桥最坚固?

师: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了五小块切好的西瓜皮、两块紫沙泥的桥墩、四小片纸巾。

图片出示这些实验材料和搭成的“瓜皮桥”。

(2)注意事项

把两块西瓜皮拼在一起的时候,要在它们之间放一片纸巾,这样西

瓜皮之间就不滑。

(3)搭建 师巡视。

有的小组很快搭起“瓜皮桥”,个别小组没搭成功。

(4)汇报

师:刚才有的小组搭建成功了,有的没有。不过没关系,下面请搭建成功的说经验、不成功的说失败的原因。

生:我们小组搭建成功了,我们先把五块瓜皮依次排好放在桌上,然后就是注意两块瓜皮之间一定要放一张纸巾,这样就不滑了。

生:我们小组没有搭建成功,我们没有配合好。

师:刚才有的小组搭建成功了,有的小组忙活了半天却没有搭成。不过没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桥工人建一座桥梁是不是很辛苦?

生(齐):是。

四、 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同学不仅认识了桥梁,还亲手搭建了桥,课后我们同学可以分小组出一份关于桥梁知识的手抄报,选出优秀的作品,张贴到班级文化长廊内。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 ……此处隐藏4701个字……>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学生不能很好解释,可以进一步启发:在没有光的条件下凸透镜能成像吗?眼球内能成像吗?)

由此可以知道,眼睛所以能看见各种物体,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③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眼睛才能看见各种物体。

(3)综合视觉形成的原因

①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是什么原因?

②讲述:

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一是在眼球内有能成像的构造,二是必须有光。(出示视觉成因示意图。)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2、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的原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

(1)讲述: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如果眼睛受了伤或有了病,特别是晶状体、视网膜、视砷经有了病,人就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周围的物体。例如少年儿童的多发病近视,就是由于晶状体有了病。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

(2)实验:

①讲述:每个组都有大小相同、凸度不同的两块凸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透镜实验。让蜡烛通过这块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讨论:在这个实验中,哪儿个部分相当于眼睛?它们分别相当于眼睛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相当于眼睛看的物体?

④讲述:使物体离"眼晴"远一些(将蜡烛向外移),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有什么变化?

⑤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变得模糊)

⑥讲述: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怎样?

⑦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又变得清晰)

(3)讨论:

①通过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②在以上模拟实验中,凸透镜表示什么?透镜凸度的变化表示什么?(晶状体凸度的变化)

③由此可以惟想,人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有什么变化?(或问:由此可以推想,为什么眼睛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4)讲解: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睫状肌)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科学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1课。

教学要点:

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

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

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接龙

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愿意)不过如果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好)

二、猜想与假设

大家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猜想和解释吗?

学生猜想。

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

三、设计与制作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到的风。

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它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学生制作。

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解释一下原因。

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社区”及标准。

2、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创建绿色社区或者生态村展开讨论,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教学准备:搜集绿色社区的相关资料和课件。

一、情境导入。

指导学生观看国家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录像与图片,认识绿色社区的标志,理解绿色社区的含义,了解国家建立绿色的宗旨与要求,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

1、学生说一说对绿色社区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观察图文资料的感受,讨论自己对绿色社区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2、学生对绿色社区的标准提出大胆的猜想,思考绿色社区、生态村的标准包括哪些因素。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参与。

3、学生制定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的标准并展开交流。

4、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完善标准。教师展示准备的课件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三、拓展延伸。

1、学生思考:建设绿色社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2、学生交流评议,教师。(提示:注意结合当地和学生实际)

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实用的科学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