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14:45:50
说课稿合集10篇

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9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感受戏曲人物的不同角色,了解生、旦、净、丑,并且通过学习京剧脸谱的谱式以及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性格和品质,制作脸谱并进行小组表演,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

分析教材后,深入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虽然对于美术学科当中的形、色等基本语言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对于传统戏曲文化当中的谱式、艺术特征以及脸谱的制作还需要进一步学习,针对这一学情,我将采用展示多幅戏曲人物图片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并且为学生示范脸谱的制作步骤,让学生感受制作脸谱的乐趣,感受戏曲文化的美感。

三、说教学目标

分析完学情后,根据学生实际,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掌握脸谱的谱式以及各种脸谱颜色代表的性格和品质,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进行制作脸谱,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探究、表演等多种方式,感受传统京剧的艺术特征,根据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制作他们的脸谱、头饰和道具,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将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制作脸谱,感受传统戏曲魅力。

难点: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进行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脸谱的工具材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我将播放《说唱脸谱》歌曲,并且提问学生,从歌曲中听到哪些人物?学生思考回答后,我将顺势提问学生,还想了解更多精彩的戏曲人物吗?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精彩的戏曲》。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描述分析

接下来是我的新课讲授环节,在这个环节,首先我会出示京剧中不同角色的卡片,同时提问学生:这些卡片应该和京剧中什么行当对应?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得出:京剧中的生、旦、净、丑等行当。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查找课本,并提出问题:京剧有哪些脸谱的谱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整脸等不同谱式。

然后我会顺势追问,这些脸谱的纹样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此问题,师生总结得出三块瓦脸:夸张眉、眼和鼻窝,额部和两颊三块主色;十字门脸:用抽象的手法减去两颊主色,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面部主色;碎花脸:正额主色,各个部位复杂的纹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整脸:脸部一种颜色为主。随后教师总结得出: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之后我将出示课件,分别展示红色、蓝色、黑色、白色等颜色为主的脸谱,并提问学生:这些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哪些京剧人物呢?呈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和品质呢?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通过逐步分析戏曲中的脸谱和人物特征,让学生对传统戏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环节三:示范讲解

为了让学生对制作脸谱的创作步骤和技法有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将亲自为学生进行示范,同时讲解关键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其步骤为:

1.在硬纸板上画出两眼的位置和脸形的轮廓;

2.剪出两个眼睛,沿着轮廓线剪下脸形;

3.脸形上下两侧各剪一个口,钉好或粘好;

4.选择脸谱谱式,起稿,着色。

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方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实践展评

在完成充足的前期铺垫之后,我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编家乡地方“小戏”。根据戏曲中的人物的角色分别制作他们的脸谱、头饰与道具。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完成后,我将组织同学们排练并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总结,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五:小结作业

课程接近尾声,我会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最后,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课后和父母一起欣赏一部戏曲作品,增加学生对戏曲和生活的热爱。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最后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使美术课堂与课外,提高美术素养。

八、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 ……此处隐藏13116个字……又是什么样的?帮助幼儿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总结出:有个数字1的标记的正面,而有一朵花的反面。这一步骤设计主要是为后面的抛硬币进行记录工作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对6的分合进行准备工作。

(2)幼儿游戏“抛硬币”,并记录操作结果。

为了帮助幼儿认识6的分合,我利用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特点,帮助幼儿通过自身实践操作去获得相关数的概念。在进行“抛硬币”的游戏前,我先讲清要求:请你把6个硬币轻轻地抛在小盒子里,看看会出现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再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操作纸上,你玩了几次就记录几次!在这里我利用幼儿好玩的天性,为避免幼儿在学习数学中感到枯燥,因而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记录,抓住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帮助幼儿探索对6的分合的认识。同时,在这一步骤我利用幼儿的自我操作,给不同能力的幼儿机会,让能力强的幼儿能多记录一些6的分合式,而让能力稍弱的幼儿也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对自己的分合结果进行记录,体现出我在设计中能面对全体幼儿并注意个体差异的特点。

(3)幼儿汇报记录情况,教师小结。

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笔调清新,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 化写具体的。

四。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下面我详细讲解我的教学设想:

五。说教学流程: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这一个课前准备很有意义,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对课文的学习非常有利,可惜在实际教学中做的往往不够。

上这篇课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也放过风筝,说说你放风筝的经历。交流后出示有关风筝的资料袋,再让学生给同学介绍。这个环节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我把生活中的体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个对课外资源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习惯让学生连读两遍课文,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而且学生是有兴趣的。接着才让学生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此时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找出课文主要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教师板书:做、放、找。指着板书说,请同学们选着三部分内容的任一部分,认真朗读,准备读给全班同学听。在学生个别读的时候,相机教学生字词。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我们在一线上课的老师都有个感觉,如果课文朗读不充分,就忙着感悟,往往收不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品味感悟。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地方。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第一句,问:我们这些孩子,做风筝、放风筝时有哪些快乐呢?学生浏览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归纳。先说说作者写做风筝时,哪些词语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快乐。主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如憧憬。依然。幸福鸟,可根据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在学生发表了意见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给幸福鸟加上引号。"放风筝"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份快乐表现出来的。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放风筝时,看到什么情景最快乐?相信有放过风筝的人,都会说看到风筝飞起来了最快乐。那么课文是如何把这份快乐写出来的呢?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条方法:一是直接写,通过写孩子们的动作神态;二是间接写——"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可是放风筝也有伤心的时候",教师板书:伤心。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看出了孩子们的伤心?这部分采用默读,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尽量少牵引,体现出从扶到放的教学原则。"放风筝"这部分的教学还可以放入一个练习:用虽然……但是说说放风筝的心情。学生可以说:放风筝虽然很快乐,但是也有伤心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做风筝"的心情: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依然很快活。这个造句练习,既是说话练习,也是对本节课的课文教学内容进行了小结与回顾。

这带着孩子许多欢乐的风筝消失在茫茫的空中了,它到底到哪儿去了呢?这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找不到风筝的失望心情。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这种复杂的心情,有伤心,有"我们"不放弃希望的乐观精神。

第四个环节是引导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故事的结尾没有说我们能不能找到那失去的风筝,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同学们,我们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了吗?我们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只风筝吗?还在寻找 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学生能从讨论交流中明白我们在寻找幸福鸟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和憧憬,我们是在寻找我们幸福的寄托!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创新离不开想像,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板书设计:

做风筝 憧憬

风筝 放风筝 快乐 寻找幸福

找风筝 伤心

总之,这篇课文我主要教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三部分。通过熟悉内容的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语言与内容;通过细读品味,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说课稿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