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14:46:29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立足文本说教材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情境式 启发式 情感式 活动式

学法: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上课前我到小卖部买了4包零食,学生看见我拿着零食都欢呼起来,有的已垂涎三尺了,看见同学们的激情那么高,我顺势说道:“这节课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把零食奖给谁?”一下子鸦雀无声了。

我左手拿一袋,右手拿一袋,怎么列示?生:1+1=2.理由:就是把1袋和1袋合起来。我左手拿1袋右手2袋怎么列示?生:1+2=3学生纷纷说明理由,这对我们前面学的加法意义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接着我说:“下面看谁的眼睛是火眼金睛?”我一只手拿4袋,停留了片刻,把两袋放在了郭佐罗的桌子上,看见老师这幅图怎么列示?王锦文同学迅速举起小手,只见他脱口而出:2-2=2(这是我要的回答,也是以前学生最容易犯得错误)我没有及时的给出判断,而是把这个算式写在了黑板上,我回头看时已有好多只小手举起,让我惊奇的是王锦文也举起了小手,于是我还是把机会给他,他答到:2-2=2这个算式是不可能的,我顺势问道:孩子们这个算式可能吗?为什么?学生说应该等于0.(我欣喜,说的多好,可能性居然在这一节课体现了出来,十年的教学都没有发现,看来课堂中多给学生空间,其实是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那到底应怎样列示?生1:2-2=0.生2:4-2=2,出现了两种情况,到底哪种是对的?学生进行了争论,争论过后我还是没有给出评论,于是我又把刚才的情境重复了一遍,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叙述,老师手里拿了4袋,放在了桌子上2袋(在这里有个小插曲可好笑了:有的说放在了、丢了、送走了、飞跑了、吃了、扔了、丢垃圾桶了)老师的一个小动作居然跑出这么多的词。最后老师手里还剩下2袋。我反复的重复我的动作,孩子们反复的说,然后我问:怎样列示?生异口同声地答道:4-2=2,为什么?生:因为有4袋,去掉了2袋,还剩下2袋。你们同意吗?那这里的4指的是什么?2指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2指的是什么?这两个2相同吗?孩子们对答如流。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都不知奖励谁呢?

有时把孩子们无心回答一笑了之了,可今天猛然觉得他们的每句话都是有价值的。我说到:刚才同学们说拿走了、飞跑了、去掉了、丢了、等等,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用什么方法做?生:减法。揭示课题。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减法计算。通过总结让学生知道减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接着让同学们在桌子上摆出5朵花,接着拿走2朵,学生边操作边说算式,体会2朵是从几朵里面拿走的。结束本节课后,我点了4个学生代表板演,效果很好。

五、立足课堂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立足效果说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于生活,农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精美的,有的是黑板+粉笔和书本,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表现出主动、投入、自然和和谐应该于贴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听讲、模仿和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大部分学生去尽情地说,设计地游戏也没法完成,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预设的目标这正是我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吧,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去完成。

说课稿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算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这一课主要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和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应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使学生感知数学的美,让学生更 ……此处隐藏1962个字……流,在交流之中又生成新的认识,新的思考。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可以感受读书做事正、反两面的例子。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正是此环节设置的意义所在。

(环节六)、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 (二选一) 多媒体出示习题: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重新翻译全文,并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业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了训练。这一环节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阳光体育为主,注重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应用。教师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兴趣教学,使学生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对足球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身体差异不同,有少数同学对足球有一定的反感。也不明白什么叫足球脚内侧传球。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努力促进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足球脚内侧传球,脚内侧传球是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男生由于学习兴趣较高,掌握较快。而女生基础较弱且没有对足球的兴趣,所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采用课堂游戏、了解自己自身的不足和团队精神,练习、巩固三个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脚内侧传球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75%的学生掌握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激发同学对足球的兴趣。

五、教学难点:

多数同学对足球知识较为薄弱,不理解什么叫做脚内侧传球,因此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和了解它。

六、教法与学法:

(1)讲解示范法:

(2) 程序教学法:将动作分解为几步逐一进行最后完整练习。

(3)兴趣教学法:如在游戏比赛中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比赛时遇到困难后再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方法。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确定。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1、课堂常规、准备活动:

(1)绕操场半圈跑两圈。

(2)体委领队做好准备活动。

2、学习脚内侧传球,转化兴趣。

(1)原地脚内侧传接球。

两人用脚内侧夹球(让学生体会脚击球位置)脚内侧传接球。

(2)转换方向练习脚内侧传球:

学生接球后停球传给另外一侧的同学。先用4个球,学生熟练后加球进去。

(3)移动传接球

6人一个大组,两人间隔3米向前跑动传接球。到对面后将球传给另外两人以此循环。

八、老师点评:

评价在本堂课的练习中最有价值的动作,以肯定的态度给同学们一些赞扬,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动脑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说课稿 篇5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是第一节内容的深化,由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事物的变化,哪么事物变化的状态是怎样的呢?这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它的侧重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为下一框的方法论,乃至全课教学目标中思想觉悟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在知识方面:要使学生认识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质变量变的关系。

2、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反之,本框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觉悟方面:侧重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为下一框题集中进行方法论、人生观方面的教学奠定理论观点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既是本框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之一。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为下一框,更重要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实际中看,这些观点,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它更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

2、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与排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一问题,教材没有展开,学生理解可能会有难度。

四、教材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实际事例为依托加强理论分析为主,再由学生讨论在学习中如何体现与运用这一理论,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在难点突破上,应以事例为主进行分析,特别应举一些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密切相关的例子,如8-1>8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以学生朗读或放录音的方法播《荀子·劝学》全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积跬步”,“积小流”,以及如何才能“至千里”、“成江海”,由此引出: [一、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 继续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至千里”“成江海”得出: [就不会有千里,不会有江海。进而让学生懂得: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教师总结: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的变化发生,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教师再由“田忌赛马”的动画的播放,引出。 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序的变化引起质变,引导学生讨论这一理论在学习中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觉悟。比如,用8小时学习的效果还不如用7小时学习,用另外的一小时锻炼身体,同样8小时,效果却不相同。

教师通过过渡引出: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板书)]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这里可结合第三课的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来讲,做到复习旧课,提高水平,增强学习知识的系统性。 其二,要讲好量变到一定的度必然引起质变,也只有达到一定的度,能才引起质变的区别。 为下节课讲好坚持“适度”的原则和“重视量的积累”这一知识点打下基础。 最后教师总结质变不是变化的结束而是新的量变的起点,加强学生“发展观”的教育,提高觉悟,用题目练习的方式巩固新课。 1、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